反作用力

13 July 2025

 

網上圖片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第一次接觸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時感覺非常有趣,當你對一件物體施加作用力 (action) 時,那件物體會對你作出同等力度的反作用力 (reaction)。這個力學原理我們每天都能用到,例如我們走路時腳往後推就能利用地面產生的反作用力將身體向前推進。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一種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我們的言行舉止,對方的反應表現,都是情感行為上的互動力,只是這種動力不似物理力學那樣相反對等,畢竟每個人對情感的反作用力都不一樣。有些人會對別人的行為反應不大,但有些人卻會作出極大的反應反噬對方,令這種互動關係變得沒完沒了。

父母教導孩子是理所當然,但方式卻沒有定律。利誘或責罵都可以啟發孩子,重點是他們的反應。很多時候,嚴苛對待容易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當這種反作用力招致父母更嚴厲的責罵時,就容易變成雙輸局面。同樣地,國與國的交往是建基於相互利益,過於擠壓鄰國的生存空間只會產生極端的反作用力,很多恐怖活動反抗戰爭就是因此而生的。

佛學提出的因果關係很有意思。每個人都想得到善果,但我們卻只能控制自己在種的因,沒法控制所得的果,也唯有多種善因才有機會得到善果。

同樣地,作用力是自己能控制的,但別人的反應卻無法控制。唯有在待人處世時多以包容心同理心施加作用力,回饋自身的反作用力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Previous
Previous

高原反應

Next
Next

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