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
25 June 2022
我覺得「自以為是」這句成語很有意思。自以為是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不願意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日常生活中,無論大小決定都是我們個人的主觀行為,就算已經聽取了不同的意見,最終的決定還是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而作出。在提供意見方面,除非是政客或有特別意圖,一般人通常都不會口是心非,向別人提出明知是錯的建議。可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意見,未必適用於當事人的境況。
能否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也要視乎個人的修養和見識水平。見識水平低的人一般都比較願意接受意見,但有些人卻因自卑變得我行我素;也有一些成功人士過於自信目空一切,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只有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匱乏不夠用時,才能體會到虛心學習的重要性。
這也涉及到時間差的問題。記得我在工作時經常遇到的挑戰,就是要根據當時手上的有限資料作出決定。我可能已盡力從不同方面搜集資料聽取意見,但事後的一些發展和新的資訊還是會影響自己當初的決定。同樣的道理也見諸於隨著個人視野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後,一個人的初衷和當初決定也可能會改變,大多數人都曾嘗試過打倒昨天的我的體驗。
自以為是的成因各有不同。批評別人自以為是時需要有包容心,因為明天的我看今天的自己也會認為存在一些自以為是的行為。其實,寫這篇文章時我也是帶著自以為是的觀點。